近期,东莞部分河道出现死鱼现象,引发市民关注。经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紧急排查,暂未发现企业违法偷排污水行为。死鱼现象主要与暴雨等极端天气和地表径流导致污染物入河有关。
▲雨后不少鱼类浮头
雨后出现死鱼的原因
1、暴雨冲出地表污染
短时强降雨冲刷地面,大量枯叶、生活垃圾、地表有机物被冲入河道,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鱼类缺氧窒息。在水草较多河段、河岸浅滩,死鱼可能会出现被拦截、积聚的情况。
2、生活污水溢流添压
部分未雨污分流地区,雨水侵占污水管道容量,导致少量生活污水溢流入河,进一步增加水体污染负荷,叠加耗氧效应。
3、水体溶解氧断崖式下跌
雨前的气温上升和气压下降,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加上雨后高温加速污染物分解,水中溶解氧浓度可从正常5mg/L以上骤降至2mg/L以下(鱼类生存所需的溶解氧浓度通常在3mg/L以上),鱼类如同“高原反应”般集体缺氧。
保护环境在行动
1.雨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河道巡查,及时打捞清理死鱼,防止二次污染;
2.加密水质监测,重点关注pH值、氨氮、总磷、溶解氧等指标;
3.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支次管网建设,减少生活污水溢流;
4.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源排查,严防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超标排放。
▲雨后取水样检测
市民如何助力
1.减少乱扔垃圾,避免堵塞排水管道和雨水将污染物带入河道;
2.做好垃圾分类和规范排水行为,避免污水入河和减轻污水处理压力;
3.发现水质异常或违法排污行为,立即拨打12345举报!
4.死鱼现象是大自然发出的“缺氧警报”,也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晴雨表”。
东莞正深入推进碧水攻坚战,期待与您共同守护家门口的清清河流!温馨提示,若发现零星死鱼,请勿恐慌或主动打捞、食用,及时联系属地管理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