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单位生态环境公众网站整合了空气质量实况与预报、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信用信息双公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等重大信息公开平台,全面加强环保信息公开,切实保障群众对生态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同时,网站“数据中心”栏目整合了环保审批、环保验收、排污许可、排水许可、辐射管理、环境信访、环境监察、环境违法、污染源监测、在线监控、固废管理、应急管理、清洁生产、信用评价、环境监测、机动车检测以及环保资质共17大项信息数据,为群众提供简单直观明了的数据查询窗口。并设有信息中心,统筹落实公众网站平台建设、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各直属单位、各科室严格按照职能分工,按时按质做好各项栏目的信息公开工作。
2022年,本单位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6份、发布通知公告162份、行政许可处理决定20614宗、行政处罚处理决定2339宗、行政强制2201宗。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06宗,处理答复304宗(2021年结转15宗,共319宗),剩余2宗结转2023年办理;2022年有3宗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有1宗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诉讼。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2年,本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政策要求,积极推进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但工作中仍存在部分公开内容核查不够仔细、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特别是分局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仍需提升、政府网站缺乏智能分析应用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单位下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直属单位、科(室)承担起审核把关职责,严格落实公众网站、新媒体发稿三级审校制度,确保公开的政府信息规范准确、无错别字、无规范性用语错误等;二是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制定政务公开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汇编并发至各部门经办人员进行学习,并根据需要召开业务培训交流会,提出实际工作中的困难讨论恰当的解决方案,以提升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功能建设,采集网站用户行为数据,对网站用户的基本属性、历史访问页面内容和时间、搜索关键词等行为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热点推荐。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收取信息处理费的情况:共发出收费通知10件,总金额2950元,实际收取总金额2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