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文明迎全运丨创新治水模式,专班赋能换新颜
东莞市是省内唯一由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水治理工程的地级市。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创新组建局工程专班,整合专业技术资源,全方位推进水污染治理项目的谋划、建设与监督,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推全域文明建设,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打造河畅水清岸绿的良好水环境。
据了解,在建或拟建项目建成后,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有望提升15%,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478.5万吨/日,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比例提升至80%,全市污水管网系统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将有效提升,雨天污水溢流将有望削减,全市635条河涌水质消劣比例达90%以上,水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目标导向“一盘棋”谋划
东莞以国考断面保优增优为目标,提高谋划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全局性,建立“小流域—内河涌—国省考断面”三级联动治理体系,通过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消除直排口等措施改善河涌水质,进而提升重点断面水质。
在具体攻坚中,东莞锚定国控断面争优保优,其中巩固沙田泗盛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推动旗岭、樟村断面水质攻坚Ⅲ类,科学设计源头雨污分流工程、错混接改造工程等九大类专项治理工程,形成“源头减排-过程截污-末端治理-智能监管”完整的工程治理体系。
为确保治水工作科学有效,东莞整合多专家力量,组建8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通过技术研判、联合攻关、规范制定、先进工艺引入等为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水污染治理工程措施
资金保障“一揽子”申报
资金是治水工程推进的关键。东莞建立项目储备库,将278个重点项目纳入台账动态管理,从谋划到储备分类推进,并根据项目投向领域进行资金统筹和申报,确保资金用在 “刀刃” 上。
在资金争取上,东莞精准对接国债、城市更新资金等专项资金政策窗口。截至目前,累计推动18个项目获44.35亿元支持。此外,2024年6月东莞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动首批城市,获得中央补助资金8亿,为治水工程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东莞建立专项资金跟踪调度机制,通过动态监测体系跟踪资金流向与工程进展,并结合工程建设进度细化资金月度支出,实现资金拨付与工程节点精准匹配。

质效核心“一条线”加速
聚焦“十四五”关键节点,东莞将全市97个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按污染类型、实施难度等分类分阶段推进,全流程提速增效,优先开展污水处理厂管网互联互通、污泥集中处理处置等10个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工作,构建“梯次推进、接续实施”的良性发展格局。项目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项目管理方面,东莞通过专家评审,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协同联动发改、财政、生态环境、水务、住建、城建等部门,实行项目进度挂图作战等,构建涵盖项目全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规范高效。如在建成区河涌水质提升及排水管网提质增效项目(一期)工程中,创新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提前开工6个月。
此外,东莞还通过高位推动、多部门协作、市镇联动等措施,强化协同攻坚。发挥市级议事协调机构“指挥棒”作用,跨镇跨部门的重大事项提请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建立“问题提报-专班协调-会议会商”处置流程,通过专班会、督导会等形式畅通制约项目前期工作的关键环节。实施“周调度、月督导”动态跟踪机制,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形成治水攻坚强大合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54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