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打造“美丽全运”,东莞有哪些法宝

时间:2025-08-12 20:52:44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8月12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日媒体通气会,介绍东莞打造“美丽全运”的总体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对林出席通气会。

已编辑图片

  会上通报,今年上半年东莞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全市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内河涌消劣比例稳定达到80%以上,全运会赛事场馆及接待酒店周边半径1公里内的水体水质达标且感官良好。空气质量和PM2.5平均浓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5、10位。土壤环境质量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聚焦赛事保障,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围绕赛事场馆、接待酒店周边水体以及相关重点河涌开展污染排查,编制“一河一策”整改方案,全覆盖落实河涌水质监测,同时动态开展河涌巡查并落实问题水体闭环整改机制,确保全市河涌水质实现全面提升。强化空气质量保障赛前攻坚,深化“码上莞理”智慧监管平台应用,常态化开展VOCs走航监测,加强涉VOCs企业日常监管,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建立健全赛事期间空气质量监测会商和市镇联动机制,细化重点污染源差异化管控措施,强化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

  凝练总结经验,扎实推进“无废全运”建设

  借鉴“无废莞马”、“无废会展”等经验,开展“无废全运”筹备工作。目前赛事场馆升级改造工程建筑垃圾已妥善处置,赛事场馆已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4家接待酒店均符合“无废酒店”要求。对场馆周边企业工业固体废物贮存、转运、利用等情况进行排查,督促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危险废物安全贮存收集、无害化利用处置措施,严控具有反应性、易燃易爆以及剧毒特性的危险废物在赛时转运。协调多部门、多领域合力推动“无废全运”建设,指导餐饮、住宿、生活垃圾分类、工业生产等领域落实“无废”措施。

  践行低碳理念,科学开展碳排放核算管理

  开展碳排放核算培训,提升相关单位和场馆碳排放统计人员专业能力,从各场馆的节能改造、设备更新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推进低碳管理,现场指导场馆规范收集整理碳排放核算数据,推进低碳场馆建设。组建第三方技术团队开展赛事碳排放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为东莞赛区实现碳中和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明确工作分工,提出切实有效的碳减排、碳中和措施,规范碳排放核算流程,把东莞赛区碳核算和碳中和工作落到实处。结合篮球文化、东莞智造、生态资源等地域典型元素,强化运营减碳与行为引导,打造赛事绿色低碳工作亮点。

  筑牢安全底线,强化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市级落实、镇街协同机制,制定“美丽全运”环境应急预案,明确承担全运会期间应急工作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强化跨市、跨部门协同联动。优化技术支撑队伍,依托属地生态环境系统等建立专家库,培育应急处置队伍,通过竞技比武、实战演练等提升应急能力,指导各镇街建设多元化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监测,采用全市一盘棋的组网联动监测模式,统筹多方力量应对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为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打造“美丽全运”提供保障。

  严格监管巡查,确保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提前梳理赛事场馆及接待酒店周边易引发异味、噪声等环境信访问题的风险源,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结合“绿盾”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持续加强对我市自然保护区的巡查监管,建立问题台账,严防各类破坏、损害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640 (1).jpg

  通气会结束后,记者们现场参观了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车、环境监测车、环境应急监测车,实地走访了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西南河、石鼓河。在全运场馆周边、环境治理项目现场,记者们真切地看到了东莞环境治理带来的变化,亲身体会到环境优化后的获得感。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