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河涌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4月28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会,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系统梳理问题,加快推动河涌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詹志薇,市生态环境局业务科室、相关镇街(园区)分管领导和治水牵头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水体相关舆情线索和问题水体闭环整改机制落实情况,传达了《广东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茶山镇、松山湖园区、寮步镇、大朗镇汇报了相关问题水体整治进展及计划,常平镇、虎门镇、长安镇、中堂镇汇报了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巩固工作情况。
会议强调,黑臭水体治理是水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各部门应举一反三,系统梳理问题,加快推动河涌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会议要求,各相关镇街(园区)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相关镇街(园区)应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治理范围,重点关注全市内河涌和小微水体的水质状况,加快落实监测和治理工作,力争早日实现“门前屋后”基本无污水的目标,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全市治水成效。利用好技术团队力量,因地制宜开展问题分析。各镇街(园区)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应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技术力量,具体分析属地治水短板,研究制订科学系统有效的河涌水质提升方案,明确近期和远期具体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并认真组织落实。例如,水乡片区应充分利用河涌流动联通性和咸潮规律,合理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问题;茅洲河流域应尽快解决管网高水位运行问题,减少雨天溢流风险。远近结合,工程措施和管控措施双管齐下。目前,我市5个水环境治理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但工期较长,工程效果发挥需要一定时间,各镇街(园区)应合理安排工期,在工程措施未能充分发挥效果前,采取相应“短平快”的工程措施和日常管理措施,及时巩固治水成果。提前预警,预先调度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我市现阶段已进入汛期,各镇街(园区)应结合气象预警信息,在降雨前提升污水处理厂负荷能力,加大污水处理量,采取短期应急措施解决部分截流井污水溢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善河涌水质状况。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