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回顾2022①丨东莞生态环境·治污攻坚篇

时间:2023-01-16 23:38:02 来源: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量: -
【字体:

9.jpg

  2022年,我市在做好常态化治污攻坚、环保管理、环境执法等工作基础上,创新开展治污成效巩固、“无废城市”创建启动、管理服务强化、纪律素质提升及生态文明实践等“五个工作年”建设,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工作做法可归结为“九结合、九推动”。在治污攻坚方面,主要有以下工作做法:

  坚持重点流域攻坚与污水收处系统完善相结合,推动治水短板不断补齐

  紧盯泗盛断面重点流域攻坚,紧盯溶解氧达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推动专项攻坚,统筹加强东江下游片区20项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157家重点涉水企业排水执法监督、8万家六类行业排水户整治等重点任务。2021-2022年,泗盛断面氨氮浓度分别下降42.9%、25.0%,总磷浓度分别下降25.3%、1.5%,溶解氧浓度分别上升2.7%、1.4%。

  推进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将污水管网统一委托市属国有企业运维,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保障管网健康运行发挥效益,目前市水务集团已接收运营管网9720.95公里(占全市66.2%)、泵站264座。

  持续推动污水管网建设,全年新建成污水管747公里(累计已建成污水管网14685公里),近两年新建污水管长度排名全省第一。

  加快推进13项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项目(新增处理能力84.5万吨/日)建设,积极破解供地、“房地不一”等历史遗留问题,推动12项进入动工建设阶段。

  坚持关键期污染攻坚与长远期科学评估相结合,推动“东莞蓝”底色不断刷新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全面强化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和扬尘源管控,成立64个督导组落实对2890家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督导帮扶服务。

  实施重点领域治理,完成重点企业深度治理256家、分级评价560家,责令整改涉VOCs问题企业2177家,排气检测发现不合格机动车12.9万辆,整改问题工地939个,查处露天焚烧和烧烤1013起。

  强化污染监测预警,建成由442个微型站组成的污染监测网络,加强会商研判,组织开展污染天气应急减排136天次,抢回优良天67天。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整治“散乱污”企业1637家,推广使用新能源出租车15540辆、淘汰国III柴油车17309辆。

  加强科学治理水平,针对臭氧污染难题,聘请行业专家加强科学分析,强化协同治理力度。2022年,我市PM2.5、PM10、NO2、SO2浓度同比下降9.1%、14.3%、10.3%、11.1%。

  坚持高位组织统筹与设施能力建设相结合,推动固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增强 

  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印发《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有序开展122项年度工作。全年奖励108个清洁生产项目和16个节能降耗项目共计2000万元,推动削减一般固废871吨,综合节能5397吨标准煤;完成438座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清理存量垃圾约218万立方米;创建绿色工厂14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绿色设计产品23种,实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1.81%;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超220个、回收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4.63吨。

  加强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建成沙角C电厂污泥掺烧发电技改项目,完成海心沙废矿物油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危废处置能力25.46万吨/年,危废处理能力总计达120.46万吨/年;新增东实集团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单位,增加处置能力275吨/日,全年处置医疗废物约24661吨,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