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案由:20250059-关于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掺烧部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建议

时间:2025-10-15 14:53:18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建 议 清 单:

        建议1、分类鉴别可以纳入生活垃圾焚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补充说明:依据《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GB/T 39198-2020)规范,造纸污泥、城镇污水处理污泥、纺织皮革业废物、食品残渣、废橡胶、废塑料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为焚烧厂接收协同处置。因此,建议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对我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分类鉴别,尤其是分类鉴别可以纳入生活垃圾焚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指导掺烧工作。
       建议2、研究制定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清单。
       补充说明:一是建议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城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清单,在技术可行、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协同处置部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二是建议城管部门充分发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富余能力,在名录/清单正式发布前,鼓励有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优先选择一般工业污泥协同处置(具有来源稳定、组分均衡、热值相近等特点),提高县域一般污泥自行消纳率,避免因堆肥、养殖等不规范处置方式导致的二次污染。
       建议3、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突破生活垃圾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技术难题。
      补充说明:建议城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并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科技企业共同组建“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一批有助于清洁高效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掺烧的装备与技术研发成果,力求在高效发电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智能焚烧系统等方面实现技术攻克及商业运行。争取实现产废企业、收集平台、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及相关固废管理部门的实时信息共享,实现各方精准调配,实时监控管理,提高环保监管部门的固废管理全覆盖能力。
      建议4、通过“产学研”转化,助力高校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不断提升生活垃圾掺烧工业固废的技术发展。
      补充说明:固废专项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建议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为高校搭建技术交流与试验平台,助力高校学子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促进国家垃圾焚烧人才输送及技术发展。  

       内    容:

  “三来一补”起家、“世界工厂”扬名,在“世界工厂”“双万之城”“智造名都”这些亮眼标签背后的东莞,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不容小觑。根据《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作要求,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需重点考虑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能力,有序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掺烧、焚烧项目。
  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在不影响生活垃圾处理的前提下,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阶段性富余能力,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协同处置工业固废是利用现有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掺烧工业固废,发挥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处置能力和优势,既可有效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产能,又能协同处置工业固废,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也是实现“无废城市”的重要手段。
  目前,广州市在运营焚烧设施共有12座,均获得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文件批复,热力电厂各设施一般工业固废掺烧比例范围为0%—22.42%。可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具有可行性,且能有效解决一般工业固废“没地去”、焚烧企业“吃不饱”的难题。
  东莞市202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49.83万吨,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市面临着产废企业多、分布行业广且产生源分散等现实问题。经过调研,建议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掺烧部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部门答复:

  B类

  东环函〔2025〕127号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59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佰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掺烧部分一般工业固废的建议》(第20250059)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科技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分类鉴别可以纳入生活垃圾焚烧的一般工业固废的建议

  我局认真研究了此项建议,认为目前分类鉴别可以纳入生活垃圾焚烧的一般工业固废的建议暂难以实现,主要原因:一是不同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可掺烧的一般工业固废类别不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中明确,在不影响生活垃圾焚烧炉污染物排放达标和焚烧炉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一般工业固废可以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8.1.5 焚烧系统”中,根据废物种类和特征提出了炉排式焚烧炉、流化床式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固定床焚烧炉等炉型选择要求,即一般工业固废可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掺烧,但可掺烧的类别、比例需根据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工艺、设计参数、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确定,难以通过统一鉴别的方式明确一般业固废能否掺烧。二是暂无相关规范指导开展鉴别。一般工业固废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难以准确、全面地分析所有固废的成分和性质。同时,对于鉴别一般工业固废能否纳入生活垃圾焚烧系统,暂无样品采集、检测分析及结果判断等技术规范,进而影响鉴别结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虽然暂难以实现对可以纳入生活垃圾焚烧的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分类鉴别,但目前我市掺烧一般工业固废的3家环保热电厂(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环保热电厂、麻涌环保热电厂、横沥环保热电厂)均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根据焚烧厂的设计处理能力、工艺特点、污染防治措施等因素,对可焚烧的工业固体废物类别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明确界定,确定了适合协同处置的工业固废类别,指导生活垃圾焚烧厂在保证排放达标和焚烧炉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指导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下来,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监管,督促生活垃圾焚烧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环评要求开展协同处置工作,确保固体废物安全处置。

  二、关于研究制定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名录/清单

  (一)关于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情况

  市生态环境部门、城管部门正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协同处置部分一般工业固废。目前,我市建有厚街、市区、横沥、麻涌、海心沙五座环保热电厂,总处理能力为14750吨/日。在确保新鲜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前提下,我市环保热电厂利用富余能力积极协助处理我市存量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污泥。2024年,横沥环保热电厂和海心沙环保热电厂协同处理一般工业固废21.3万吨,横沥环保热电厂协同处理生活污泥17.1万吨。

  (二)关于研究制定我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名录/清单

  为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我局正参照广州、上海等地做法,结合我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调研情况及固体废物管理需求,研究制定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推荐名录。目前,已对全市5五座环保热电厂开展现场调研,了解我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已掺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种类数量、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运行负荷和能力富余情况,研究探讨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生态环境、企业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听取运营单位关于纳入协同处置名录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种类、协同处置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下来,将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推荐名录,明确相关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有效防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掺烧过程的环境风险。
       三、关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突破生活垃圾掺烧一般工业固废技术难题

  (一)关于推进生活垃圾掺烧一般工业固废相关技术研发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进一步提高我市环保热电厂运营管理水平,一是从2021年起,邀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对我市环保热电厂开展常态化精准监管和技术帮扶工作,期间我市环保热电厂所有污染物均达标排放。二是推动海心沙环保热电厂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共同研究生活垃圾掺烧存量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多源固废的适合掺烧比例,从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不断提升掺烧处置效率。三是横沥环保热电厂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生活垃圾掺烧生活污泥工艺技术论证工作,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

  市科技局通过落实科技项目支持措施,鼓励和支持符合申报要求的单位开展生态环境相关科技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一是依托粤莞联合基金项目支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组织实施粤莞联合基金项目,2024年3月立项支持“环保新型工程材料”研究方向5个项目。二是依托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每年开展两批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引导各单位建立高质量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并对通过认定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奖励。下来将继续以项目资助方式,鼓励有关单位开展生态环境相关科技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省、市项目立项支持,为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供科技力量支撑。

  (二)关于提升固废管理全覆盖能力

  近年来,我局大力推进固体废物监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固废管理信息化、数据化水平,并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搭建东莞市“无废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依托省、市固废监管平台强化工业固废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动全市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注册登记,并通过该平台落实好产废单位年度、季度申报登记等工作,强化工业固废全过程跟踪。2024年4月,正式启用东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核心,通过AI视频监控、智能计量仪器等信息化设备,确保台账数据及时准确的同时,助力企业解放繁琐的手工填报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通过电子联单实时追踪,方便产废企业对受托方运输、收集、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情况进行跟踪,全面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

  加快搭建“无废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根据《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作部署,我局牵头会同市有关单位加快推动建设东莞市“无废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已获得市财政资金支持。该平台可优化集成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五大类固体废物信息,打通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各部门的信息“壁垒”,实现业务层面数据互联互通,强化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

  四、关于通过“产学研”转化,助力高校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不断提升生活垃圾掺烧工业固废的技术发展

  为畅通生活垃圾焚烧企业与高校沟通渠道,助力高校学子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目前,我市环保热电厂已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实现双方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课题研究、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科技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5月27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