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347-关于多措并举助力沙田泗盛国考断面稳定达标的建议
现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大力开展截污管网工程建设、雨污分流、内河涌整治和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并持续高压环境执法,全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根据2022年6月公布的环境状况数据显示:5年来,我市水质指数由12.65降至4.75,改善幅度排在全省前列。
问题:
虽然我市水质改善幅度排在全省前列,但水质污染程度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国考断面平均水质指数为4.00)仍有差距。其中,沙田泗盛国考断面位于我市东江下游,由于东江下游片区水系发达,过河管网众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水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此外,受气候水温雨季等客观因素影响,沙田泗盛断面溶解氧含量波动较大,至今仍不能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距离国家和省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建 议:
一是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巩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通过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东江下游片区污水处理能力,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同时,继续推动排水主体广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确保城镇生活污水与农村生活污水能收尽收、应收尽收,从源头上减少耗氧污染物进入水体。
二是开展环境整治,标本兼治促提升。加大泗盛断面上游沿河工业区整治力度,清退不符合自然资源、规划、水务等政策设置的工业厂房,清理违规设置的入河(海)排污口,清退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散乱污企业。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适时出台奖励退出政策,积极引导高能耗、高污染的洗水、漂染、印花等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或搬迁入园。此外,要深入推进河涌生态修复和强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动河涌剿黑消劣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
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及时应对不利局面。结合汇入泗盛断面各水体水文、水质、水温、水量等数据和断面监测数据,开展分析研判,针对断面溶解氧受气温、降雨量、潮汐等因素影响变化规律,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及时应对因客观因素导致溶解氧瞬间降低问题,确保水生态平衡。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督查考核。成立市级指挥部,高位统筹推进泗盛断面达标攻坚工作,统筹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城管等部门和属地15个镇街,强化市镇和部门联动,明晰工作职责,切实推进泗盛断面水质达标治理。同时,结合我市河长制考核、水污染防治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充分调动部门和镇街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避免出现管理粗放等问题,有序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助力泗盛断面稳定达标。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民治污。动员全民参与治污攻坚,对泗盛断面上游违法排污行为实行有奖举报,滚动宣传攻坚工作进展,及时曝光违法排污行为,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部门答复:
B类
东环函〔2023〕111号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47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敬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助力沙田泗盛国考断面稳定达标的建议》(第20230347号)提案收悉,经综合水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东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碧水保卫战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在肯定近年来整治实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提案中反映的沙田泗盛断面溶解氧未能稳定持续达标,在下来的工作中我局将按照“系统、科学、精准”的原则,巩固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促进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沙田泗盛断面水质基本情况
沙田泗盛国考断面位于东江南支流末端,“十四五”期间水质目标为Ⅲ类。为推进沙田泗盛水质提升,东莞市投资75亿元实施东江下游综合整治工程,组织专家机构实施溶解氧课题研究,完成片区内1616.95公里截污管网建设和区域内20项污水处理工程提标改造,实现泗盛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浓度显著降低。2021年泗盛断面除溶解氧外,其余指标均达到III类标准。2022年泗盛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为4.14,21项评价指标当中有18项(氨氮、COD、BOD等)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2项(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达到Ⅱ类标准,溶解氧浓度为5.0mg/L压线达标。2023年1-5月:沙田泗盛断面水质为Ⅱ类,达到III类水质目标。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高位推动
2021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沙田泗盛达标攻坚工作,成蹊市长多次关心关注泗盛断面水质情况,刘光滨常委、李延振副市长多次赴现场督导调研沙田泗盛达标攻坚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省委政研室开展泗盛断面攻坚帮扶指导4次,其中2022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鲁修禄厅长来莞调研时,高度肯定我市沙田泗盛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取得的成效并为下来如何全力攻坚沙田泗盛国考断面水质达标进一步指明方向。2022年,我市全面加强东江下游片区攻坚态势,7月市政府召开泗盛断面攻坚现场会,流域15镇街签订达标攻坚责任书,深入动员部署推动断面达标攻坚工作。我局将沙田泗盛断面达标攻坚作为我局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发6份相关攻坚方案,抽调我局及片区镇街业务骨干组建东江下游达标攻坚专班,建立周工作例会和攻坚联络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压实各相关部门和属地工作责任,全力以赴落细落实达标攻坚工作。2023年,出台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狠抓基础能力提升,逐步完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闭环体系,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着力解决污水收集率偏低、进水浓度不高等问题,严控污染物入河,同步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持续开展内河涌综合整治,力争用三年时间补齐基础设施和运维监管短板,实现片区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变;先后统筹开展了东引运河下游石鼓水闸至虎门水闸段河道清淤清障应急工程;统筹建立东江下游片区水闸联动调度管理机制,减少东引运河向东江南支流排水;开展“月小考,年大考”和基层河长考核,每季度约谈后进河长和有关责任人,约谈情况和考核结果通报抄送市委组织部和纪检部门。
(二)强化片区污水厂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管网验收移交,东江下游综合整治工程共建成约1617公里管网,已全部完成移交。加快推进地块源头雨污分流及接驳。排查并整治完成80511家六类行业重点排水户,新增完成418个地块雨污分流改造接驳。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新扩建进度,目前虎门宁洲三期、高埗二期污水厂、沙田福禄沙二期均已开工,正加快施工进展。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全面优化泗盛断面汇水区内20项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加强分散式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2023年截至5月,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BOD进水浓度、污水收集率稳步提升,其中望牛墩、洪梅两镇BOD浓度提升幅度达56.44%。
(三)全域强化源头排污管控
加强重点排水户排污口管控,规范管理39家重点排水户尾水排放口,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强化行业整治,针对砖厂、沙场、建材企业等特种行业长期排放黄泥水引发连锁反应降低溶解氧问题,将特种行业纳入临时管控,全面加强该特种行业排水户管控。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开展东江流域下游专项执法检查,截至2023年5月20日,共检查重点涉水企业535家次,开展废水监测421家次(含重点排水企业监测312家次),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94家(含涉水问题58家),已有64家企业完成整改;拟立案查处企业37家次,依法查封12家严重违法企业。推进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印发3份养殖池塘改造治理有关方案,推动规范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推进港口码头污染管控,东江下游片区21家内河码头和42家沿海码头企业已配备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对存在问题的港口码头形成日常监管台账。
(四)全速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
推进暗渠整治取消收水总口,下游15个镇街共25个暗渠总口任务已基本完成整治。推动河道清淤疏浚,常态化开展全市内河涌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精准溯源治理水污染;推动河湖日常保洁,加强“清漂”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巡查督导,实现水域岸滩干净整洁。
(五)坚持开门治水
通过第三方专职巡河队进行地毯式滚动巡查,每周在东莞电视台“河湖治理曝光台”专栏曝光问题严重河涌、点名负责河长,跟进交办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开展“重点河涌治理大家谈”论坛、“河湖保洁日”活动,举办“最美”评选、“爱河护河故事”征文比赛、“美丽的东莞碧道”主题摄影大赛、河长制宣传进“校园、社区、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热情,不断健全完善合力共治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聚焦沙田泗盛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坚持“三水”统筹,持续推进暗渠综合整治、河道治理等相关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国考断面所在水体一级支流达标整治,建立一级支流监测管理台账,动态调整“一河一策”治理措施,重点针对长期不达标一级支流实施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形成问题台账,限期销号,确保国省考断面汇水范围一级支流水质全面达标。二是持续推进沙田泗盛站点迁移工作,会同深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技术创新研究院(福田)等单位持续推进沙田泗盛水站点位优化论证。三是科学开展水闸调度工作。2023年年底根据片区河涌水位、水质情况,通过统一调度,完成“一镇一策”“片区联动”机制,改善东引运河城区断水动力不足、流速慢的问题。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创新河湖长制宣传内容方法,打造更多东莞特色品牌,拓宽社会公众参与度,凝聚更强治水合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6月25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