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稳中好转。城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酸度略有增强。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东江东莞段水质达到优的水平,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东莞运河水质污染逐步减轻,但水质仍劣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具体如下:
一、大气环境质量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为0.03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度上升0.002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为0.051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0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度上升0.004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为0.082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
灰尘自然沉降量的年平均浓度值为6.91吨/平方公里•月,符合广东省标准(8 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度上升了0.83吨/平方公里•月。
降水pH平均值为4.07,比上年度下降0.40个pH单位,酸度比上年度略有增强;酸雨(降水pH值低于5.60为酸雨)出现频率为65.7%,比上年度下降了3.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2005年度市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降尘符合广东省标准,说明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但是,降水酸度比上年度有所增强,而酸雨频率比上年度略低。
二、水环境质量
东江东莞段整体水质状况为优,所有监测断面(石龙南河、石龙北河断面)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全年所有监测项目(24项)均没有出现超标,与上年度相比整体水质变化不大,保持Ⅱ类水质。
饮用水源水质继续保持良好,市区饮用水源地(东江樟村断面)全年各月份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年平均达标率为100%,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与去年相比,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等级不变,保持Ⅲ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显示水质稳中略有好转。
东莞运河水质受上游及沿线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影响较大,污染物以氮、磷、COD等为主。莞城河段至下游,经樟村水质净化厂和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河段水质初见好转,水质污染情况同上年度比有所减轻,但监测河段水质仍达不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三、声环境质量
市区建成区范围内,主要交通干线的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9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的4类区(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标准(70分贝),比上年度下降了0.1分贝。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7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的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标准(60分贝),比上年度上升了0.4分贝。市区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
二OO六年五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