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匠心治水】横沥:三条黑臭水体治理达标

时间:2025-11-15 20:46:02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今年6月,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部分区域黑臭水体问题,横沥镇相关排渠位列其中,治水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横沥分局深刻反思,联合多方力量,精准施策、持续攻坚。经过数月奋战,近期监测数据显示,曾被通报的淦田排渠、村尾排渠、田坑排渠的水质关键指标达标,基本消除黑臭,昔日黑臭水体焕发新颜,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精准把脉 科技溯源 锁定症结

640 (2).jpg

  横沥分局牵头组建了由横沥镇水务工程运营中心、工程建设中心及各属地村(社区)组成的专项治水工作组。工作组坚持“用脚步丈量水情”,通过徒步勘察、无人机排查、CCTV管网检测、分段水样快速检测、污染源溯源分析等组合手段,对三条排渠进行了全覆盖、深层次的“体检”,精准锁定污染源,诊断出各排渠的核心“病灶”:淦田排渠主要受周边高速连接线项目影响,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水体氨氮、总磷浓度超标;村尾排渠受污水管网破损溢流影响水质;田坑排渠存在中游渠道严重淤积以及附近小区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等复合型问题。

  工作组立即建立“一渠一策”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路径与时间节点,为后续精准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多方联动 专家研判 靶向施治

  针对排查发现的复杂问题,横沥分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与督导作用,联动各责任单位,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清淤疏浚,畅通“血管”。针对田坑排渠中游淤泥堆积严重这一问题,横沥分局紧盯属地村(社区)落实主体责任,督促施工单位优化方案、增派力量,高效推进清淤工程,累计清理淤泥约13500立方米,显著提升了渠道的过水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从物理层面消除了内源污染。

  源头截污,斩断“污龙”。对于生活污水入渠这一关键症结,采取分点突破的方式:深入田坑排渠附近存在雨污混接、雨污分流不彻底问题的小区,提供技术指导并督导施工。通过系统改造,成功封堵错接、漏接的雨污分流管网,并关闭截流井5处,有效实现雨污分流,大幅削减进入排渠的污染负荷;针对淦田排渠高速连接线工程段及周边住宅区的污水直排问题,横沥镇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分管领导现场督办,组织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管网截污工程建设。通过新建截污管道、规范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等措施,将原先直排河涌的生活污水有效收集纳入污水管网;针对村尾排渠管网溢流风险,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对存在缺陷的管网进行精准维修。同时,在必要点位实施临时性封堵与导排作业,将溢流污水引导至应急处理设施或下游污水处理厂,最大限度减少污水直接入渠。

  强化监管,防止反弹。在推进工程措施的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对排渠水质进行快速检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为调整治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坚持工程治本与管理增效相结合,不仅实施清淤、截污等工程,更注重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将“定期巡查、动态监测、群众监督”融入常态化治水工作,巩固治理成果。

  成效显著 水清岸绿 实现蜕变

640 (3).jpg

  经过为期五个月的集中攻坚和持续巩固,治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近期河涌考核断面水样快速检测结果显示,淦田、村尾、田坑三条排渠的氨氮、总磷等关键污染指标均已达标,基本消除黑臭,沿岸环境卫生状况同步得到极大改善,以往困扰居民的水体黑臭问题基本消除,实现从“问题排渠”到“水清岸绿”的蜕变。

  横沥分局将继续秉持钉钉子精神,建立健全排渠水质长效监管机制,持续守护好辖区内每一条“毛细血管”,助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横沥新画卷。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