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讲好绿美东莞故事
编者按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共有2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此殊荣。本期我们讲述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讲好绿美东莞故事。
华阳湖畔,鹭鸟翩跹,讲述着东莞河湖的生态新篇;植物园里,孩子们聚精会神,用博物学的眼光来观察一棵树……这一幅幅如诗画卷,正是东莞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生物多样性魅力以及人人参与共建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持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绿美东莞故事触手可及、深入人心。
创新宣传,塑造城市生态名片
“东莞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真正让我们看到一个‘美丽中国,诗意东莞’的影子。”在5月10日举行的“美丽中国,诗意东莞”2025年生态文学采风行活动中,宣教中心组织文艺工作者实地走访,切身感受水清岸绿的岭南水乡、产城人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诗人冯娜倍感鼓舞,也激发了她的生态诗歌创作灵感。
近年来,宣教中心不断巩固与拓展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与阵地,围绕市、局的生态环境工作重点,创新运用图文、短视频、H5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两山”理念,展示绿美建设成果,凝聚社会共识。
具体而言,宣教中心开设“边巡边改”“智汇无废”等专栏,结合典型案例或网络热点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打造东莞生态环境IP形象“青甲小E”,延伸研发微信聊天表情包、新年电子红包封面图、台历、画册等有标志性的文创宣传产品;开展“粤来粤美·莞香莞色——东莞生态影像展”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并对获奖及入围优秀作品进行巡展,艺术呈现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环境美不美,实地看一看。宣教中心组织媒体工作者、诗人深入茅洲河、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地,对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生态环境亮点项目等开展现场采风活动,实地感受东莞治污成效,强化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讲好东莞生态环境保护故事;联动镇街(园区)、分局每年组织开展百场“环保大讲堂”,深入企业、社区(村)、机关、学校一线,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环保宣教服务与指引。
此外,宣教中心不定期组织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或通气会。会上发布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通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六五环境日深莞惠主场活动还发布“从山顶到海洋”东莞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相关短视频最高点赞量突破10万+,话题#来东莞氧吧 citywalk连续五天霸屏抖音同城榜第一位。
这条精品线路的发布及其引发的热烈反响, 有效赋能了“湾区周末IN东莞”文旅品牌,有效提升了东莞城市生态品牌形象,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关注东莞生态文旅资源。
多元教育,培育生态行动力量
“红色教育、自然生态、非遗文化……边看边学,导师随时解答疑问。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的东莞市青少年公益环保夏令营2025年首次走出广东,首期亲子营落地贵州铜仁,将红色教育、工业遗址探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非遗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让参加夏令营的家长直呼有意义、有深度。
为了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宣教中心持续推进开展“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推动公众参与,以主题多元、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环境教育活动,潜移默化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来看,自然嘉年华展示生物多样性魅力,市民在游戏、体验、游览、创作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公益环保夏令营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丰富的环保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小学生观鸟比赛既有竞技,又有娱乐,参赛者不但加深了对野生鸟类的认识,也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精彩纷呈的活动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与专业培训。宣教中心集结镇街(园区)力量,成立东莞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盟,指导全市53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实践活动;每年评选出5个优秀环保公益项目,累计15个优秀环保公益项目脱颖而出,以项目推动志愿服务团队成长;动员环境教育设施宣教人员、师生、志愿者参与“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为环保宣教增添生力军;开展“百师千课”环境教育宣讲计划、环境教育“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素养与环境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校园生态文明教育。
在平台建设方面,宣教中心加大对全市环境教育基地的监督、指导和帮扶力度,推动46个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公益性、常态化向公众开放;打造企业“志愿服务+道歉承诺”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设环保法律法规学习、协助环保公益活动等志愿项目,为违法企业搭建起一个集中学习参观、开展志愿服务、深化环保认知的专业平台。
品牌活动的深度吸引,支撑体系的广度覆盖,激发了市民群众从“知”到“行”的环保热情,提升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实践能力,并在全社会营造出践行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宣教中心将继续探索环境宣传教育新路径、新载体,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莞邑大地乃至更广阔的区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