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硬“核”科普 | 辐射安全必修课(企业篇)

时间:2025-07-18 20:37:41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保障核应用安全,筑牢辐射安全屏障,是守护生命健康、履行法律责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合规是基石——核技术利用单位必备环保手续详解

  一、“入场券”:辐射安全许可证

  要不要申请?去哪申请?→点击链接了解:哪些单位在东莞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

  如何申领?→点击链接了解:手把手教你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

  二、“前置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涉及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核技术利用项目退役的登记表项目,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进行备案即可(备案网址:https://beian.china-eia.com/a/login)。附登记表项目范围:

  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销售Ⅰ类、Ⅱ类、Ⅲ类、IV类、V类放射源的;使用IV类、V类放射源的;医疗机构使用植入治疗用放射性粒子源的;销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销售Ⅱ类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2、核技术利用项目退役: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I类、Ⅱ类Ⅲ类放射源场所不存在污染的。

  核技术利用单位应在新建、改建、扩建使用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项目前办理环评手续。

  三、“通行证”:“三同时”验收

  核技术利用单位应确保辐射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涉及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核技术利用项目退役的登记表项目,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完成填报并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即可。

  手续不全,等于“埋雷”!

  依法合规是保障企业安全和员工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代价沉重——放射性损伤事故对核技术利用单位意味着什么?

  根据目前已有的真实案例来看,相比起其他类型事件,辐射类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更为巨大:

  1、医疗费用:

  辐射事故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治疗(如骨髓移植、干细胞治疗、抗感染、支持治疗等)费用极其昂贵,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长期随访、康复治疗、潜在后遗症(如癌症、白内障、生育影响)的治疗费用持续产生。

  2、巨额赔偿与补偿:

  (1)对受伤害员工(及可能的公众)依法承担的人身损害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辐射事故特有的污染持续性,导致对周边受影响公众的赔偿或补偿数额难以估量,严重者更可能面临集体诉讼。

  3、生产停滞损失:

  辐射事故现场封锁、调查期间生产完全中断;设备损坏维修或报废更换费用;订单延误或取消造成的违约金和客户流失。

  4、应急处置等费用:

  应急响应、人员疏散、场所监测与去污清理的费用,以及后续可能的环境修复费用。与此同时,辐射事故更容易导致后续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等险种保费飙升或拒保。

安全生产要投入,但事故损失是无底洞!

  预防事故是最大的经济效益!

  法网恢恢——放射性损伤事故发生后核技术利用单位面临的处罚风险

  根据辐射事故性质、后果及责任认定,企业可能面临多重严厉处罚:

  1、行政处罚:

  (1)高额罚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对企业主体的罚款可达数十万甚至更高金额;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要处以罚款。

  (2)停产停业: 直至整改合格,甚至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

  2、民事赔偿诉讼:受害者(员工、公众)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3、刑事责任:

  如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或第338条污染环境罪,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有期徒刑或拘役)。

  4、声誉损失与社会影响:

  (1)负面舆论报道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客户信任崩塌;

  (2)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影响招投标、融资等;

  (3)行业内部通报批评。


违法违规的代价不仅是罚款,更是生存危机!

触犯刑法,责任人将锒铛入狱!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