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2023年东莞“无废城市”这样建

时间:2023-05-07 22:19:57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度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已于日前印发。实施方案聚焦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阶段目标,强化任务分解、工作实效,致力于推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01

  主要目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

  开展全链条收处体系建设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危险废物领域:

  开展规范化管理和处理处置能力短板建设

  建筑垃圾领域:

  开展标准技术体系和规范化收运建设

  生活垃圾领域:

  开展市镇两级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和推进存量填埋垃圾处理

  农业固体废物领域:

  开展动物诊疗废弃物及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

  02

  重点任务

  打造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无废城市”工作样板

  试点先行,建立“市场完善、政府统筹、企业受益”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链条收处体系。在源头环节,做好产废源头分类,推动产废企业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在收处环节,引入兜底服务企业,保障低价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收运处置。在监管环节,加强政府执法监管,逐步淘汰小散乱的中转场所,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流转跟踪。

  源头减量,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促进东莞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减污增值。严格环境准入,规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环评阶段固体废物属性判定。对既有企业和园区改造升级,增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创建的奖补预算,加大自愿性清洁生产普及力度,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创建工作,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工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强度对标行动,推广近零碳排放区首批示范工程项目,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

  监管与服务并进,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实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健全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体系,试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服务延伸,持续强化危险废物执法监管。

  完善技术标准,引导市场有规可循,有效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制度标准文件,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认定流程,加强对城市建筑、修缮等工程建筑垃圾的管理。规范建筑垃圾收运,推动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进行源头精细化分类收集、存放和密闭储存,设置装修垃圾定点投放点试点。推动建筑垃圾利用,支持下挖土的综合利用。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造和运营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造方式,推进建筑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完善建筑垃圾监管,建立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试点管理。

  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有序铺开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覆盖,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服务,提高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扩大餐厨垃圾收运范围。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促进监管效能提质升级。推动全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工业固体废物物联网监控平台建设,拓宽工业固体废物交易渠道,加强对污泥的全过程监管,搭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完成建筑垃圾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推进一批解决东莞短板的工程建设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进造纸企业和生活垃圾焚烧厂工业固体废物掺烧、焚烧项目,提前谋划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推动铝灰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提升焚烧飞灰处置能力,推动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持续推动污泥源头减量,保障污泥淤泥处置效能。持续推动污泥深度减量化改造,继续推动东莞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建设,推动河涌底泥利用处置技术应用试点建设。

  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效能。统筹市级大型厨余垃圾处理厂、镇级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收纳范围,加快推进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合理统筹全市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开展存量垃圾分筛清理。

  推动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有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设,明确建筑垃圾合法处理处置途径和去向,采用移动式资源化处理设备实现建筑垃圾就地处理回用,开展装修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试点。

  保障病死动物及动物防疫诊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推动市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对全市病死动物及动物防疫诊疗废弃物进行规范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

  形成一套符合东莞实际的制度规范

  完善制度设计,梳理固体废物管理领域现行各项制度标准。

  建立标准规范,制定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标准指南,出台涉危险废物案件应对指引、用地标高规范。

  做好方案规划,印发碳达峰、绿色建筑发展等方案规划,制定房屋拆除与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管控、“无废城市细胞”创建等工作方案。

  夯实一批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

  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开展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产业培育,引导重点企业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引导建筑行业部件部品生产企业合理布局,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投放。

  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将固体废物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依据范围,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利用处置企业信用管理。

  提升固体废物利用技术,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推动造纸污泥、印染污泥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动工业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艺设备的研发。

  加强固体废物日常巡查监管,建立固体废物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

  完善污泥淤泥处置监管,加强东莞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环境监管,明确污水管网通沟污泥的收集单位、收集方式、范围和频次,完善清淤疏浚底泥消纳方式和途径。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联动,推进危险废物安全监管与环境监管的协助配合和信息共享,在机动车维修行业实施危险废物车主带回告知承诺制。

  提升执法应对能力,深化固体废物相关环境违法案件的生态环境赔偿和修复机制。

  全方位倡导绿色生活,引导绿色产品消费,监督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快推进邮政快递网点和电商绿色包装应用。

  强化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监管,加强日常输液瓶(袋)台账和回收监管。

  强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监管,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规范化管理。

  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引导回收企业应用开放型经济大数据平台,鼓励支持回收企业应用“互联网+回收”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融合。

  发展绿色农业,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开展全生物降解农膜等技术验证试验示范和产品遴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强化农业固体废物回收,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提高畜禽养殖散户粪污收集处理能力。

  推动农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提高秸秆粉碎还田质量和肥料化利用水平,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户的粪污收集利用。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