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央督东风,建生态东莞”系列(四)
【编前话】五年时光荏苒,岁月书写辉煌。乘着中央生态环境督察的东风,东莞吹响了全面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态势催人立潮头,披坚执锐破浪行,换得绿水青山在,护得云舒世纪蓝,赢得群众交口赞。
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探索尝新亮点纷呈,宛如一朵七色花,引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莞的硕果飘香秋色满园。
东莞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编年史,承载着最神圣的时代使命,记录着最深刻的城乡变迁,蕴含着最赤诚的环保情怀。
大力推进美丽东莞建设。美丽东莞建设若干意见相继出台,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展开,累计建成森林公园21个共340平方公里、湿地公园25个共21平方公里,东莞植物园、银瓶山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点,全市4A级旅游景区增至15个。想方设法把环境改善的综合效益释放出来,东莞麻涌华阳湖从“龙须沟”变身国家湿地公园的治水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典型案例。
不断巩固提升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果。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体系逐步构建,沿海生态屏障不断坚实。茅洲河、石马河等河道水质改善、景观提升,辖区流域“母亲河”重焕新生。同时,大力推进沿江沿河景观生态廊道完善工程,积极盘活土地资源,高标准建设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周边老百姓在流域治理中切实获得了实惠,爱水护水积极性高涨。
广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以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跑出加速度。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0个、省级生态镇18个、省森林小镇11个,创建市级生态村503个,覆盖率达84.8%;创建全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魅力小城示范街道和美丽幸福乡村串珠成链。全市现有绿色学校(幼儿园)459所,绿色社区114个。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通过在“一台一报一网一号”设立环保专栏,持续开展治污攻坚宣传报道,持续举办“河湖保洁日”、环境文化节等环境宣教活动,建成39个环境教育基地,实行环境教育基地“线上云开放+线下预约开放”创新模式。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1315名环保专业志愿者积极带动超过一百万市民参与志愿服务。举办公益活动5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参与者达650万人次,市民生态环境意识明显提升,全民参与治污的氛围日益浓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