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地球之肾”红树林,我们能做什么
编者按:按照《2024年东莞市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培育方案》,市生态环境局于2024年4-5月面向依法在东莞市相关部门注册登记、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社会组织及单位征集环保公益项目,经镇街推荐、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共有5个项目获选。今日起,我们对5个项目进行总结展示,敬请关注!
项目:保卫“地球之肾”红树林活动
把红树林树苗带回家里培育,自然导赏细致观察红树林生态系统,“蓝碳”微课堂知识点满满……参加保护红树林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纷纷表示:活动意义非凡、收获良多。
东莞沿海生长约有25.37公顷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太平水道、交椅湾和穗丰年湿地公园等地。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防风消浪、保护堤岸、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调节气候、固碳和储碳等重要作用。
为了让公众认识红树林的重要性,在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东莞市莞绿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牵头组织开展保卫“地球之肾”红树林活动。项目累计310人次志愿者参加线下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数1049.5小时,其中青少年志愿者235人次。
红树林树苗认养培育
环保志愿者带领青少年走进大自然学习自然观察技巧,通过环保大讲堂形式科普红树林知识,分享红树林树苗培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青少年积极参与红树林认养培育,把小树苗带回家,栽种在由废弃的塑料瓶子制作而成的花盆里,开启了为期3个多月的培育行动。
经过100多天的悉心照顾和培育,一棵50多厘米高的小树苗在阳台上迎风招展,亭亭玉立。其后,小志愿者亲手把小树苗种回穗丰年水道。培育一棵树苗,需要阳光、雨露、土壤,让小志愿者们明白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增强了青少年志愿减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红树林自然导赏
东莞红树林现状是怎样?环保志愿者带领亲子家庭先后走进滨海湾苗涌生态长廊、沙田穗丰年湿地公园,开展红树林自然导赏活动。
大人小孩看着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重点导赏桐花树、老鼠簕、秋茄、无瓣海桑、招潮蟹、弹涂鱼、白鹭等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参与者或是拿出画笔,结合红树林生态系统创作自然笔记;或是踊跃参与红树林自然观察九宫格互动游戏,玩乐的同时增强红树林保护意识和科学研究素养。
“蓝碳”微课堂
海洋碳汇为什么被称为“蓝碳”?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你知道吗?在“蓝碳”保护与教育微课堂中,志愿导师为青少年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志愿导师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个人碳足迹、红树林重要固碳生态功能和东莞保护红树林情况等方面展开授课,让大家深入了解海洋碳汇的科学原理、固碳机制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课堂上还学习了《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相关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